Yossi教授首先介绍了中以两国在政府层面、学术领域和商业领域近期频繁的交流合作情况。关于学界方面的合作,他简要从中以科研交流、教职员工交流和学生的互访三方面进行介绍,中国和以色列政府都为学者和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提供很多机会,并以奖学金形式进行资助。在中以政府合作方面,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进行友好会谈。2015年,在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和吉林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中以创新创业合作研究中心。此外,内塔尼亚胡总理在要求官员减少出国访问次数的同时却鼓励增加对中国的访问。由此可以看出两国政府对双方合作的支持力度之强。在商业领域方面,中国和以色列的合作内容则更为丰富。在技术转化层面,很多中国企业引进以色列技术进行制造的创新和过程的改良,同时对以色列小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交易;在市场交易层面,以色列利用中国市场来消化自己的产品,并通过中国打开亚洲市场大门。Yossi教授还列举了百度、华为等一系列中国企业在以色列投资合作的成功案例。他特别提到了,以李嘉诚为代表的企业家在以投资的过程中将投资收益留在以色列进行进一步投资,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他总结道:“中以政府非常支持两国的商业合作,高度重视企业间的投资行为。现有的中国企业在以色列发展良好,成为沟通中以商业合作的桥梁。”
接下来,Yossi教授重点介绍了以色列在创新创业领域的独特优势。在科技创新实力方面,以色列是科技强国,经济实力强大,人均创业率全球第一。以色列的9所研究型大学学术排名均在前100名,并且研究型院校设有各类科研机构,能够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有创造力的人才。在创新创业支持方面,以色列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众多,来自美国、欧洲、中国等国的外国风险投资公司与以色列本土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天使投资人开展良好合作,形成了高效繁荣的风险投资市场,为以色列的创新创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另外,以色列的“小国优势”使创业者更容易与决策层直接接触,并且创业阶段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迅速解决。在政府政策方面,以色列已经形成了透明的金融体系与健全的法律体系,以保护国外投资人利益如商标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等。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国外投资者的税收减免政策和其他与税收相关的福利,并为国外投资者提供先进的技术、良好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Yossi教授指出了中以商业合作的主要领域以及可行性。他表示中以在汽车、清洁能源、环保、健康、网络、移动通信方面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并以以色列的Yeda、DiaCardio、UniVerve、EZ-Spesk公司等创新型企业为例,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初创科技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其中,Yeda研发有限公司是以色列第一个学院科技转移的公司,也是世界上首创及最为成功的科技转移公司之一,已经注册超过1400多项专利。Yeda研发有限公司在食品、材料、能源、制造业、医药等多方面有短期与中长期的项目正在寻求商业合作伙伴。医疗技术企业DiaCardio公司的“超声波型电图”自动化工具获得2015年全球创新大奖,该公司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并能够与中国本土企业开展合作。UniVerve公司与EZ-Spesk教学软件分别在食物饲料与英语教学方面发展良好,并积极寻求与中国的进一步合作以期实现产品在不同行业商业化。最后,Yossi教授从中以的历史文化角度出发,勾勒出中以创新创业合作的美好愿景。
报告结束后,李元才、肖秀模、赵敏、曲春明等人针对如何加强中以创新创业合作、长春中以科技孵化园发展等问题同Yossi教授展开了交流和探讨。李元才再一次表示非常感谢Yossi Dashti教授精彩而详尽的报告,并希望通过参加明年5月份在以色列召开第三届全球创新与创业会议,获取以色列创新创业经验、引进更多以色列的先进技术来促进长春中以科技孵化园的发展。他认为,以色列技术在长春的孵化发展有着极大的潜力。民营企业家曲春明表示期待将自己的产业与以色列技术相结合以取得更大的发展。赵敏介绍了吉林省创业孵化的形态变化、吉林省政府通过资金支持、财税减免等方式对创业孵化器建设的支持,表示希望通过中以合作能够对吉林省创业孵化器的发展有实质性的帮助。肖秀模强调,应加强与以色列企业、高校的合作交流,将以色列技术和项目与吉林省进行对接,使中以科技园成为中以科研基地、项目集散地。
讨论会最后,高级经济管理教育中心副主任王德智进行了简短总结,紧张而充实的研讨会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