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版

新常态下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及其生态环境建设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中国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经济增长也面临着严峻的下行压力。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余波尚存,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抓紧推行“再工业化”、工业4.0战略。在这种背景下,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既是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动力与目标,也是当前面临复杂国内外形势下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必然选择。中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骨干和排头兵,不仅有责任带头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更要引领“新常态”,肩负起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新常态下的机遇挑战与中央企业新使命

一般而言,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这一阶段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经济增长稳中求进,要以质量效率为中心,经济政策要保持连续稳定,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总体政策基调。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过剩日趋严重,要加大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解决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使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市场竞争由数量扩张、价格竞争向质量、差异化方向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日益成为主流。经济新常态既给企业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对于已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机遇显然更多,而对于粗放低效发展的企业,无疑挑战更多。中央企业要勇于抓住机会,并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继续深化改革来迎接挑战。此外,面对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的压力,以及稳增长、调结构的要求,中央企业还应该在创新驱动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中,进一步发挥示范、支撑和引领作用。
1.做经济增长的“稳定器”。随着中央企业的合并整合,由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数量逐渐减少,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央企业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承担应有责任。中央企业仍具备做好经济增长“稳定器”的能力和基础。2013-2014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中央企业的总体生产经营状况稳定。根据国资委公布的资料显示,201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1%;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2014年1-11月份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利润1.28万亿元,同比增长5.2%。2014年,中央企业中有42家进入世界500强排名。在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和利润都实现了快速增长,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在许多重要领域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同时,中央企业认识到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中央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实现国家现代化、保障就业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因此,中央企业不仅要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还要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继续做好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2.做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为总目标。同时,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以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坚决破除相关体制机制的弊端。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实际上,改革也是中央企业最大的红利。中央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薪酬制度改革,通过治理结构改革,必将释放巨大生产力。经过多年改革,中央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但也还存在过度垄断、过度行政化等问题。今后,中央企业务必融入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中,在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竞争、提高企业效率、承担社会责任等重点工作中,努力做好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另外,要准确有效地界定不同中央企业的功能,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改革,并依据行业间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消除行政垄断,进而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同时,中央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效发挥企业家作用;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建立和完善反腐败长效机制等系列有助于推动中央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措施。

3.做创新创业典范,加快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企业分布于石油化工、钢铁、军工、电力、建筑等重要领域,已在载人航天、高铁、钻井平台等重大工程项目中取得一系列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其中不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时也在关键技术上填补国内空白的自主创新成果。然而,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方面与国外许多企业、甚至国内民营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未来,中央企业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家精神,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以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为导向,通过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生态环境,做自主创新和创业典范,进而加快自身转型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目前,中国政府正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新创业作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泉。尽管中央企业数量不多,但却集中了大量国家高水平创新资源,是科技研发资金与创新人才聚集地和高地,尤其是在行业共性技术、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领域代表国家实力和水平,并起到重要引领作用。中央企业是国家科技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方面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节点。
二、新常态下中央企业的创新投入与产出成果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企业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尽管面临诸多苦难与挑战,在过去一年,中央企业仍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转型升级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央企业在一些关键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如超级计算机、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C919大型客机、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技术的成功自主研制。

1.自主创新投入。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快速增加。根据科技部统计,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R&D)预计达到13400亿元(2013年为11846.6亿元,较2012年增长约15%),其中企业支出占76%以上;R&D占GDP比重预计可达2.1%;全时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380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大部分中央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如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2013年研发投入同比增加43%。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50%以上。同时,中央企业继续通过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重要人才工程和培养引进计划,壮大科研人才队伍,大量科研人员投入到中央企业的创新工作中。


2.自主创新的产出与成就。近年来,中央企业在创新产出方面总体表现较为良好,一些中央企业处于领先地位。如,在2013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不含港澳台)企业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1627件为列第二。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13年国内企业(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275项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进入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位,位列第十。此外,一些中央企业专利增长迅速。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3年共申请专利5111件,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5000件,专利授权比上年增长57%。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中,有6家中央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获得一等奖,占46.15%。另有31家中央企业获得二等奖,占25.83%。在国家技术发明奖中有3家中央企业参与获得二等奖。2013年中央企业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要集中在钢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和电力四个领域,而在二等奖中增加石油石化、有色金属、航天和信息技术等领域,都是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与基础领域。截止到2014年底,113家中央企业中已有54家企业先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其中第一批18家、第二批17家、第三批12家、第四批试点2家、第五批试点5家。参加试点的54家中央企业中,有47家中央企业已经被评价命名为创新型企业,占全部113家中央企业的41.6%。中航工业、宝钢、中国兵器工业、中国机械、中国航天、大唐电信、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一批中央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取得突出成绩。


一些中央企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或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或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结束进口依赖。例如:中国铝业公司西南铝企业成功试制出特大型弧形模锻件,填补了国内在此类锻件生产上的空白。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首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该工程填补了国内高水头国产化抽水蓄能机组的空白;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山东一建丰汇设备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ME150t+75-45A4型水电站门式起重机,其多项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综合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环保,提高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新兴际华集团青海际华江源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的全密闭矿热炉铬铁冶炼高温烟气干法净化回收发电技术属国内首创,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且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该领域生产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将在全国铁合金冶炼行业内产生深远的影响。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焦作铁路电缆公司研发的“低频段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品牌产品,价格具有强劲的竞争优势,结束了中国该市场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电缆的历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攻克国内油气长输管道业务发展存在的诸多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建立了中国自己的高强度管线钢管制造产业链,在个别技术方面成为国际管道界的创新技术领跑者。同时,该公司自主研制的大口径管道焊接施工装备整体技术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部分指标甚至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等公司生产的高铁产品由于技术领先、造价较低,受到国外市场青睐,成为中国制造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典范,并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三、新常态下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央企业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更形成了一些典型的自主创新模式,有的还后来居上,成功实现赶超。当然,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主要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创新发展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上,还体现在管理、文化、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成功的自主创新一般会形成独特的自主创新模式。近年来,一些中央企业就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通过全员自主创新、创建工人科技园、企业联合和国际合作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占领行业制高点,开始差异化、多元化发展道路。华能集团秉承“三色公司”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蓝色”公司的企业使命,坚持“电为核心、煤为基础、金融支持、科技引领、产业协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定位,努力建设成实力雄厚、管理一流、服务国家、走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通过构建集团公司、产业(区域)公司、基层企业的三级科技管理体系,完善由中央研究院、产业(区域)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和基层企业三个等级的技术创新主体,制定并颁布系列创新制度,努力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创建人才激励制度,建设创新文化,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电科首创“横向三角、纵向三层”的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一横一纵,横向是一个三角形,纵向是一个三层链条机构”。即重构后的科技体系,从横向平面角度看是一种三角形结构:顶端是国家科技与创新中心,主要负责战略性、基础性前沿科研,下面两角分别是军工科研和民品产业科研。从纵向链条角度看,最顶上是集团层面的科技创新,中间是专业子集团的科技创新,下面是具体成员单位的创新。中国高铁产业还形成了赶超型自主创新模式,即以本土技术能力为基石,以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导向,在策略性地实施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同时,进行以集成创新为特征的再创新。
2.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近年来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取得较大进展,但无庸讳言,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首先,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国内外高水平创新型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尽管大多数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仍严重不足,不仅远低于国外优势企业,甚至赶不上国内部分民营企业。当前我国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仍不足1%,而在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则普遍达到2%以上,其中日本达到了3.57%,一些优秀跨国公司研发强度甚至在5%以上。其次,一些中央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动力。由于不少中央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市场竞争压力不足,又未能建立产生具有企业家精神和使命感、责任感的经营者,加之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对其给予有效的创新激励与约束,一些中央企业相比其它类型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再次,中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尽管中央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处于快速增长态势,且数量较大,但专利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很多在实验室里做出的成果,也许能评上国家级奖项,但最终未必能走向市场、产生商业利润。商业化部分中央企业存在科技管理方式与快速增长的科研资金需求、日益复杂的科技创新活动不相适应的问题,以至于创新投入资源浪费,使用效率和市场回报率偏低。此外,中央企业科技研发与创新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不足,没有形成与民营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协同创新机制。
总之,尽管中央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但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正因如此,中央企业一些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等还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还比较少,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央企业关键技术缺失、品牌附加值低、绿色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在体制机制、质量效益、品牌形象、社会责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以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的IT领域,以航天与防务、电子电气设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我国大企业明显处于弱势,有的高端领域甚至是空白。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仍是摆在中央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新常态下中央企业深化改革与创新生态环境建设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中央企业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落实中央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有关部署,积极谋划和推动创新发展,并以此为导向深化改革。中央企业要适应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失衡转向优化再平衡,调控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预调和微调。新常态既是企业发展的新环境新要求,也是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国家有关部门要引导中央企业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凝聚发展的新动力,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新的发展业绩,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1.增强自主创新动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只有足够的自主创新动力,才能推动中央企业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中国经济发展新的环境条件下,中央企业要明确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充分意识到自主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中央企业处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行业,其发展不同于一般市场上的竞争性企业,中央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繁荣。同时,中央企业需要竞争的市场环境,只有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及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中央企业才能充分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追求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混合所有制是部分中央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动力的有益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可以吸纳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也应当鼓励国有资本投向优秀民营企业,实现国民共进的双向混合发展。但无论怎么混合,最终都要在公司治理上下功夫。只有把各种资本的优势都发挥出来,形成利益一致的市场主体,企业发展才能真正获得创新发展新动力。


2.强化创新创业管理,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企业的自主创新的动力不仅来自于外部压力,同时也来自于内部的企业家精神。中央企业的领导者在为企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实施各种创新举措,而这也是创业的过程。中央企业要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首先,要培养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管理人才队伍。中央企业领导者的创新创业精神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完善中央企业领导者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领导者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鼓励领导者进行创新和创业。再次,要进一步系统完善创新创业管理体系,明确创新方向与理念,逐步完善创新创业管理机制与保障体系,营造企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最后,建立完善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将有利于发挥中央企业管理层的创新精神,激发创新人员的创新动力,提高创新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3.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优化创新人才结构。人才是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组织建立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是当前的迫切需求。首先,中央企业要确定创新方向,要稳定已有创新人才,同时培养和引进相应的研发人员,将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吸引壮大现有人才队伍,并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其次,要完善创新人才激励和管理约束机制,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确保研发人员充足与稳定,以及创新人才队伍的结构合理性。再次,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创新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实施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研发人员的研发效率。
4.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创新投入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巨大挑战,一些中央企业研发强度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下滑。中央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当成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长期战略,必须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同时,注重创新投资效率。首先,中央企业要继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稳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速度,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发挥经费投入对创新能力提升的引导作用,保证创新活动的有序开展。其次,有效建立创新投入的管理机制,确保创新投入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高创新投入的使用效率。最后,努力构建多方式、多渠道的创新投入机制,推动中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此外,没有建立研发中心的中央企业要创造条件抓紧建立,已经建立的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要积极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开展联合攻关。
5.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协同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要做技术创新,还要注重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全面的创新活动。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创新资源与信息共享机制。依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有效发挥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优势。中央企业要善于通过协同创新解决重大难题,用其他企业或机构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充分挖掘各自潜力发挥各自优势,使资源达到效用最大化。通过建设如企业研发中心、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研发创新平台,与地方共建打造区域研发平台,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等多种途径,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贸金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导向的中央企业创新体系。即通过研究机构建设,丰富创新资源,加强协同创新,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和制度环境。
6.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加大高管薪酬机制改革。传统的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使中央企业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提出国有企业薪酬改革。但是中央企业高管薪酬过高、福利过多以及腐败多发等问题不是仅仅通过一项薪酬改革就能够根除的方法。中央企业薪酬改革的关键和难点是建立真正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中央企业高管的收入进行规范化、信息化和监督化管理,应把中央企业薪酬改革与企业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创新活动的支持与鼓励。中央企业要通过薪酬改革激发高管、科研人员甚至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活力,而不是单纯着眼于降薪本身。
此外,中央企业要带头制定和实施国家或行业标准,引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举措,加大解决污染排污力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要积极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中央企业要主动融入“中国制造业2025”规划和“互联网+”战略,积极跟踪研究国际产业前沿,找准技术攻关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要紧紧抓住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发展机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集中精力在集成电路、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网络通信设备、海洋工程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高端制造领域抢得先机和实现赶超。
作者简介李政,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系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创新创业研究院副院长,中以创新创业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创业理论研究。薛营,女,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经济学博士,从事技术进步,创新创业理论研究。


注:本文发表在《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6期),原型为李政教授主编《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报告2014》(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序言。





信息发布方:中国以色列创新创业合作研究中心  |  信息发布日期:2015-11-19 12:40:18 | 信息类别:双创研究 |  

Correlation:

陈春敏: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对策分析[2023-10-13 21:15:43]

徐然:以色列技术转移机构运行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23-10-11 19:00:31]

王忠禹: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18-06-06 20:47:42]

徐新:创业者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也是我最尊敬的人[2018-05-23 11:13:38]

宋志平: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关心爱护国有企业家[2018-04-12 10:05:57]

万钢:高质量发展“双创”,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2018-04-05 14:04:16]

邵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产业结构升级[2017-12-30 20:13:26]

姚洋:政府要减少创新陪练 多谋中长期公共服务[2017-12-16 18:13:34]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以创新开辟企业成长成功之道[2017-12-01 21:07:27]

周其仁:中国经济的发展要靠创新主导[2017-09-05 22:53:54]

版权所有:中国以色列创新创业合作研究中心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联系电话:19842836458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