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版

李政:《创业基础》前言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异军突起,方兴未艾。这其中,当然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有关,也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创业时代的来临有关,更与国内创业浪潮一波胜过一波、创业精英前仆后继、创业活动精彩纷呈有关。如果说,1949年至1978年是国家和集体“创业”的时代,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是政府为主个人为辅共同创业的时代,那么今天,我们正在快速步入个人创业为主、民营企业创业为中流砥柱、草根创业大行其道的崭新时代。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出现了马云、马化腾、雷军等一批杰出的创业家,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所谓的“80后”、“90后”创业者崭露头角,蓄势起航。而这一代代创业者,很快就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必将属于“00后”,待他们到“中流击水”的那一刻,必是“当惊世界殊”。那么如何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无疑是一个紧迫的时代命题。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由一个各项指标都很落后的积贫积弱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在长期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每产出1万美元GDP需消耗的石油、水资源、钢材和水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4倍、6.8倍和11.6倍,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大。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与创业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我国必然选择和战略目标。而要想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我国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无疑是关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业是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地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已经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其创新创业水平,而创新创业水平归根结底要靠创新创业人才。中国只有拥有了自己的“乔布斯”,才会拥有自己的“苹果”,才能真正从制造大国发展为创造强国、创新大国、品牌大国,从而拥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并获得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涌现离不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还肩负着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与创业水平而培养人才的使命。

在国际上,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早在1988年10月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中就强调:“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此,要求国家和学校“实行开放政策,以便培养更多不同类型的人”;要求教师“不应仅仅传授知识,而且必须把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精神上”,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能独立思考和协同工作”。随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在其教育政策中提出重视和加强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并得到高等院校的积极响应。

1989年,美国学者柯林•博尔在其提交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最早提出创业教育这一概念。他提到,未来的人都应该掌握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是关于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随即被写进同年年底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中。该报告提出“要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这里的“事业心与开拓技能教育”就是博尔所谓的创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1年东京会议将创业教育作了广义与狭义上的区分:“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精神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相对而言,狭义的创业教育则是与增收培训的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这一背景下,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思想,使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稳固理念,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和《世界高等教育会议行动框架》明确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他们(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里提出“创造性就业”的新理念,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诠释“求职”,用“创造性”就业冲破传统意义上的“填空式”就业,通过创业教育把高等教育放到了整个社会系统之中,按照现在和未来社会的需要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

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4月在汉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再次突出强调要加强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而同年6月斯图加特欧洲大会的主题为“企业家独立性——欧洲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加强创业教育。大会提出:教育需要企业家思维,要向学生提供创业的知识和机会;创业精神和能力对个人在各种工作领域激发创造力和革新性至关重要。于是,各国近年愈加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承担并驾驭风险的能力、以及自我创业的技能。

我国政府和高等教育系统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见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2010年5月4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发布,同年5月13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创业教育由试点、探索的阶段进入全面推广的阶段。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要求各地各高校精心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作出明确规定。

《基本要求》明确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要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基本要求》特别强调:创业教育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各高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专门计划,提供有力教学保障,确保取得实效。各高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本教材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根据高校开设“创业基础”课程需要,并参考教育部下发的《“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试行)》编撰而成。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其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着眼点,以创业基本要素和创业活动过程为主线,系统阐释创业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通过本教材学习,我们力图达到以下目标:首先,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理解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其次,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再次,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首先,注重体现中国情境和本土化需求。本教材将创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书中大量采用本土案例和资料,努力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创业基础知识体系。其次,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教材把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干中学”、行胜于言。再次,注重深入浅出和生动活泼。本教材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例证生动鲜活,贴近现实,具有亲合力。此外,本教材还具有定位明确,体系完备且重点突出,界面清新,引人入胜等特色。本教材由李政(吉林大学)负责总体框架设计、组织撰写及最后对全书统稿、定稿。全书9章的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李政,胡望斌(南开大学);第2章:李政,李华晶(北京林业大学);第3章:张金山(吉林大学),钟新(吉林大学);第4章:李政,姚毓春(吉林大学);第5章:姜婷凤(清华大学),于凡修(吉林大学);第6章:高文思(厚德融金咨询有限公司),李雪灵(吉林大学);第7章:李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莲英(吉林大学);第8章:应衫(东北林业大学),朱冬梅(吉林大学);第9章:刘禹君,尹竹(吉林大学)。钟新、李莲英、朱冬梅、刘禹君和李文祥(吉林大学)对全书进行了审校。

本教材在编著过程中借鉴了国内外大量的出版物和网上资料,由于受编写时间和篇幅所限,未能在文中一一注明,书后所列参考文献也会有些遗漏。在此,谨向各位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歉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诸多错误、不足和不当之处,欢迎各位专家、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本书是吉林大学本科“十二五”规划立项教材,也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推荐教材。本教材在编写与出版过程中得到共青团中央、中华职教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吉林大学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在此谨致谢忱。


2014年10月于长春

作者简介:李政教授系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创新创业研究院副院长,中以创新创业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注:以上系李政教授主编《创业基础》前言,该教材于2015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信息发布方:中国以色列创新创业合作研究中心  |  信息发布日期:2015-09-11 12:03:29 | 信息类别:双创研究 |  

Correlation:

陈春敏: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对策分析[2023-10-13 21:15:43]

徐然:以色列技术转移机构运行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23-10-11 19:00:31]

王忠禹: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18-06-06 20:47:42]

徐新:创业者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也是我最尊敬的人[2018-05-23 11:13:38]

宋志平: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关心爱护国有企业家[2018-04-12 10:05:57]

万钢:高质量发展“双创”,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2018-04-05 14:04:16]

邵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产业结构升级[2017-12-30 20:13:26]

姚洋:政府要减少创新陪练 多谋中长期公共服务[2017-12-16 18:13:34]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以创新开辟企业成长成功之道[2017-12-01 21:07:27]

周其仁:中国经济的发展要靠创新主导[2017-09-05 22:53:54]

版权所有:中国以色列创新创业合作研究中心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联系电话:19842836458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