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版

赵昌文:对“新东北现象”的认识与东北增长新动力培育



编者按:

当前,东北地区因经济增长速度严重下滑而备受关注、牵动人心。在此背景下,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4月9日奔赴长春督战东北经济,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又莅临长春就东北振兴进行调研部署。为继续深入探讨东北经济到底怎么了,东北地区究竟该怎么办,中以创新创业中心公众号特刊发一组原创专栏文章,以期引发思考、凝聚共识。

本文系作者在中以创新创业合作研究中心于2015年5月29日举办的“第二届全球创新创业会议暨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与创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并已发表在经济纵横2015年第7期。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赵昌文。如需转载,烦请注明出处。

摘要:近期,东北三省出现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的新现象,引起广泛关注,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新东北现象”。对此,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果“新东北现象”成立的话,那么,它既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正常表现,但同时又不能完全用经济新常态来解释。个人认为,除了全国经济普遍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外,东北地区的根本问题是:至今没有很好地解决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至今没有很好地解决传统产业的发展困境、老工业基地的深层次矛盾;至今没有解决好新兴产业发展和新旧增长动力接续转换的土壤和环境问题。所以,东北地区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要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要素市场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改革;要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转型;要进一步重塑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近期,“新东北现象”成为多方的关注点,国内和国际社会都非常关注。如果“新东北现象”成立的话,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东北地区发展的方向何在?

一、新东北现象的表现

新华社2015年2月15日刊发的调查报告《事关全局的决胜之战——新常态下“新东北现象”调查》引发了各方面的思考和关注。实际上,今年上半年以来,各方面都在对东北的不同地区进行研究和调查。根据我们的调查,东北三省虽然有各自一些不同的特点,但现在也面临一些共性问题。总体来看,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经济增速下降,且明显高于全国的下降幅度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图1所示,2013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此之前,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都是高于全国的。大家知道,全国经济增速是从2011年4季度开始下滑的,从9.4%下降到2015年1季度的7%。也就是说,东北速度的增长速度下降与全国并不同步。2013年以后,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下降的程度要大得多,2015年1季度吉林为5.8%、黑龙江为4.8%、辽宁为1.9%,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图1 东北三省与全国平均GDP增速 (单位:%)


(二)经济效益下滑

东北三省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经济效益也在下降。实事求是地讲,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东北三省看,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并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当然不要出现所谓“悬崖式下降”。经济增速从9%下降到7%,影响不会很大,关键是经济效益。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企业的经营效益,二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从全国看,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效益也明显变差。其中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速度效益性特征。也就是说,经济高速增长时往往也是效益比较好的时候,经济增长速度一旦下降往往效益也会下降。但看很多其他国家,如美国、德国甚至日本,他们多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并不高,1%、2%甚至是零增长,有些年甚至是负增长,但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平均的盈利水平并不差,政府的财政情况也不是典型的线性相关。反观我国,与这些国家都有很大差别,经济增速和经济效益同时下降。说到企业效益下降,如图2所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比2014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下降-2.7%,比上年同期下降12.8个百分点。东北三省企业效益的数字,由于时间较紧,还未整理,估计情况会比全国更差。但图3非常直观地表达了东北三省的财政收入情况,辽宁省2014年财政收入增长是-4.6%,2015年1季度下降30.4%;吉林省第二,下降4.9%。所以,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和财政收入的下降,是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后又一个显著现象。

图2 全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 (单位:%)

图3 东北三省与全国平均财政收入增速(单位:%)

二、新东北现象不完全属于“新常态”

总体看,新东北现象既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正常表现,又不完全属于新常态。如果说所谓“新东北现象”和“新常态”的内含是完全一致的,那也就是说,我们用新常态的所有的理论、所有的逻辑就能够解释“新东北现象”。但是,事实要复杂得多。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新常态概括了9条,更多的是从全国来考虑的,并不见得每一个地区都是完全同步的、完全一致的。如何看待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明显下降的情况?也许可以从以下“四个结合”的视角去看待,一是要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二是要制度、体制、政策与产业、市场、技术相结合;三是要国际和国内相结合;四是要历史和现实相结合。总之,要多维度地看待东北地区当前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个人认为,东北地区的根本问题是:至今没有很好地解决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至今没有很好地解决传统产业的发展困境、老工业基地的深层次矛盾;至今没有解决好新兴产业发展和新旧增长动力接续转换的土壤和环境问题。

东北地区曾经是引领中国经济增长重要的增长极,产业结构转型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根据我们对东北三省一些企业的调研,这些企业各有各的难题、各有各的优势。但一个普遍性的情况就是过去偏重、偏大的企业、产业优势,现在反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就全国来说,从2012年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很多重化工业的需求峰值已经或者在十三五前后即将到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既是全国的问题也是东北的问题。当一个行业没有需求时,企业很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东北三省很多行业、企业出现盈利水平下降的情况,与市场需求有直接关系。

目前,从全国看,还必须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维持合理的平衡。稳增长最重要的仍然是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但投资必须是有效益、有效率的。但关键在于,当一个行业没有需求空间的时候,投资的关键作用很难发挥。投下去就会变成库存,成为资产沉淀,这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是投资的重要领域,大体占投资的80%甚至更高。从东北三省的实际出发,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应作为当前投资的重点。因为房地产业目前已基本到了峰值,“十三五”期间全国的房地产投资增速预期不会超过10%,东北三省的数字只会比全国低不会更高。因此,将投资重点放在房地产领域不应该是东北三省的出路,而必须把制造业、基础设施作为投资重点。制造业投资的重点应该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领域,这是在转型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希望做的事。企业有积极性,过去是有压力,现在有动力。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过去的比重并不高,2014年占30%~40%。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后,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至少在50%以上。所以,未来东北三省制造业投资的重点不在于增加新的产能,而在于对技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和效益。另外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是节能减排,值得重点关注。关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十三五”期间全国的总投资应该与“十二五”期间基本相当,约10万亿元左右。当然,鉴于东北地区的开发水平相对滞后于全国,这个判断不一定准确。另外,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方面连接性的投资也是一个重点,内部连接问题也应继续加强。所以,“十三五”期间基础设施投资还是一个重点,关键是改革和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

人力资本是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力的供给呈绝对减少态势,预计今后十年平均每年约减少200万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应更注重提升人力资本优势。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在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前资本积累和效率提高是主要的增长力量,劳动增长的贡献随着工业化推进呈下降趋势。进入工业化后期,劳动力数量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下降,资本积累的贡献也有降低的内在要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主要在于要素质量提升、资源优化配置和创新驱动。东北地区有很多大学,培养了很多大学生,如何把这些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作用发挥出来,对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意义重大。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与转型是东北三省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

在长期发展中,东北地区形成了国有经济比重相对较高、人力资本的结构相对固化,而市场开放的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局面。由于体制僵化,特别是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历史包袱较重,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够高,所以,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出现下降的局面,整个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都会明显下滑。目前,全国国有经济的比重依然较高,国有经济在工业领域占比约为27%~28%,在农业中占比为3.5%,在金融业占比高达70%~80%。从东北三省的情况看,几乎所有领域特别是工业领域的比重都远高于全国,尤其是在重化工业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对东北三省来说,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尽一切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效益。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转型面临许多困难。目前,包括东北三省在内各地已经出台了很多改革方案。从现实情况看,东三省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一是下大力气调整资产布局结构。如前所述,许多工业领域的天花板已经或即将到来,这意味着这些资产未来增值空间不大,将资本投放在一个升值空间不大的行业,而不进行结构调整优化,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二是下大力气解决包括厂办大集体等在内的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如,黑龙江的龙煤集团是拥有24万职工的大型企业,11年前曾以拯救者身份重组了“四大煤城”,但如今却成了被拯救者——去年亏损约50亿元,只能靠地方政府“输血”度日;大庆油田一直创造着共和国自力更生的辉煌和传奇,从今年起却每年减产150万吨原油,黑龙江将因此减少60亿元的税收;吉林石化面临生产艰难、亏损严重、成品油堵库等问题 。像龙煤、大庆、吉化这些企业,光靠所有制改革是不够的,所有制改革只是解决激励和治理问题。事实上,国有企业改革要包括两件事,一是所有权结构的改革,二是产业重组或结构调整,二者对于国有企业同等重要。四、培育东北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是政府行为模式的重塑东北三省要摆脱经济增速和效益低迷的困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需要重塑政府行为模式,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


一是政府作用要从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特别是地方政府要从政策优惠竞争转移到企业营商环境竞争,形成有利于新动力培育的国家治理体系。要改变长期以来的大投资、大出口、大招商发展模式。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建立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竞争、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创新的市场体系。三是要创新宏观政策,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四是防范地方债务、房地产、产能过剩等风险,确保宏观经济基本稳定。五是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贸易、投资与产能合作。

总体看,“新东北现象”是三期叠加的结果,亟需结构转换,这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以时间换空间”,将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作者简介:赵昌文,经济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研究员。兼任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金融与数理金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金融学》(China Journal of Finance)主编。






信息发布方:中国以色列创新创业合作研究中心  |  信息发布日期:2015-07-23 21:22:43 | 信息类别:双创研究 |  

Correlation:

陈春敏: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对策分析[2023-10-13 21:15:43]

徐然:以色列技术转移机构运行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23-10-11 19:00:31]

王忠禹: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18-06-06 20:47:42]

徐新:创业者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也是我最尊敬的人[2018-05-23 11:13:38]

宋志平: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关心爱护国有企业家[2018-04-12 10:05:57]

万钢:高质量发展“双创”,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2018-04-05 14:04:16]

邵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产业结构升级[2017-12-30 20:13:26]

姚洋:政府要减少创新陪练 多谋中长期公共服务[2017-12-16 18:13:34]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以创新开辟企业成长成功之道[2017-12-01 21:07:27]

周其仁:中国经济的发展要靠创新主导[2017-09-05 22:53:54]

版权所有:中国以色列创新创业合作研究中心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联系电话:19842836458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